首页 关于蒋升 馆藏精品 荣誉历程 艺馆一览 紫砂资讯  联系方式

  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良工所制的壶明显地比一般匠人的作品更加精细,原因是什么?打泥片打得好,明针功夫过硬,这两条再加上通过不断学习观摩,积累的艺术修养,良工制作的壶必然锐颖而出。

    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工艺的粗细,制壶大家们的壶如何分辨出他们谁的工细、谁的工粗呢?十九世纪日本藏壶家奥玄宝曾经说过“泥不论粗细”,同样,工也不论粗细,最重要的是形别、韵味。

    史籍上明明白白地记载,徐友泉、李仲芳虽受业于时大彬.可做工明显地比大彬细,以至当时的达官显贵误以为友泉、仲芳青胜于蓝了。后来,徐友泉个人对业内人士表明:以我们的“细”,无法比得上师傅的“粗”。

    顾景舟对晚清一代宗师程寿珍有这样一段评述:“程寿珍是太平天国之后的突出人物,他是制壶名家邵友廷的养子,其作品技艺娴熟,形制正确,粗犷中有韵味。中年以后,专制掇球、仿古、汉扁三种款式,是一位多产作家。”

    顾景舟既是当代紫砂壶制作大家,也是紫砂壶鉴赏大家,他这一段话十分清楚地说明,从个人制壶风格来说,程寿珍是承袭了时大彬、邵旭茂、邵亢祥等名壶家的风格,较为粗犷,但在粗犷中又有韵致。粗犷而有“韵致”的基本条件是技艺娴熟,即我们近年常常说的“做工老到”。如不同的戏曲形式各有韵味,江浙人喜欢的越剧有其美感,东北的二人转、西北的秦腔也各有味道。历史留名的制壶大家均能粗能细,粗的地方如同粗工,而细的地方可能是一般细工永远无法企及的精细。

    时大彬制壶带有粗犷之美,但他所制的有些壶,盖口和壶身严丝合缝,甚至到了在壶口沿上放一根头发,壶盖即盖不上的程度。这种高妙的绝技,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。正因为有着这样水准的制壶技艺,大彬的壶有些地方显得工粗,只能反映了时大彬的一份自信。

    制壶大家往往会该粗的时候粗,当细的时侯则精细过人。

    随着紫砂壶爱好者群体的不断扩大和整体审美水准的提高,竭力追求做工精细的一元化制壶的局面将会改变,如程寿珍、吴云根写意型制壶妙手一定会再现。

    (正高级工艺美术师)蒋升紫砂艺术馆官方网站/宜兴传统紫砂艺术传承
    Copyright © 2016 www.jszsys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